close

〈瘋靡雙週報〉第36期

主編:邊圓人

副編:豆豆

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我們,如何調適孤獨又焦慮的心靈?/陳亮妤


 

「根據一篇《刺胳針精神病學》(The Lancet Psychiatry)期刊上的一篇文章,疫情下的「焦慮」與「社交隔絕」對大眾心理造成深遠的影響,作者之一羅里.奧康內爾教授(Prof Rory O'Connor)提出三點:第一、這樣的孤獨感、焦慮、壓力及經濟重創導致了人們的心理健康被劇烈摧殘,更甚者產生惡性循環,使人們有可能使用成癮物質(酒精、非法藥物等);第二、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更因為這樣的壓力和隔離導致復發,但復發後隨著醫療資源被COVID治療排擠,很可能得不到所需的治療,因此也提出具體建議,應該利用現代科技來解決目前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;第三、疫情掃蕩之下,特殊及弱勢族群往往是受害最深的,譬如醫護的巨大工作量及心理壓力,甚或孩童在社交隔離產生的心理負面情緒等,也建議針對不同族群應擬定不同的執行方針並互相支援。」


 

「台大殺死了我!」為何學生會自傷?/李修慧(換日線專欄)

 

摘要:

    4 月 19 日開始,Dcard 流傳著一份台大學生的自殺遺書,名為〈台大殺死了我〉,學生在遺書中表示,自己因為發病,去找授課老師討論,希望能彈性處理期中考,但老師不但不願意調整制度,還質疑該學生裝病。​​對此作者的擔心與疑惑是,台大在去年已經開始實行「學習調整制度」,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?

    關於​「學習調整制度」的討論始於2020 年末,當時一週內有好幾名台大學生跳樓。2021 年,這項制度即通過校務會議並開始執行。作者認為,「學習調整制度」的評估過程可能也需要比目前的狀況更友善,否則很難接住狀處於高張情緒或精神壓力之下的學生。另外,作者還指出,授課老師、乃至整體社會都需要對於情緒/精神困擾有更多理解才會有真正的改變。

    「學習調整制度」的核心精神與「合理調整制度」雷同,於是作者以體育界的「合理調整」案例來進一步說明「學習調整制度」的意義所在。

 

豆副編的心得:

    從〈台大殺死了我〉這一事件,一直到體育界的合理調整,這些例子都直接指出了理解精神困擾比理解生理困擾更為困難。從老師解讀的「裝病說」,到網球選手大坂直美被認為是「耍大牌」,在在都說明精神失序的情形並不是那麼容易感同身受,甚至會帶有道德上的譴責。副編覺得,深刻體認到這點相當重要,因為能夠同理精神困擾者的處境,並不一定表示能理解「為何大家都不了解」。

    理解精神困擾的困難在於,要確認一個人是否並非單純裝病,通常需要對此人有足夠厚實的理解。這種厚實的理解可能是來自於父母、手足、好友的長期相處,也可能來自於助人工作者(社工、心理師、醫師等等)。但是現在的社會運轉相當快速,除了上述專業者與關係人以外,我們比過去還需要用更有效率的態度來掌握環境與環境中的他人。「裝病」、「好吃懶做」、「不負責任」相對於「憂鬱」、「精神壓力大」等等來說,會是一個更容易貼的標籤。然而「學習調整制度」和「合理調整制度」就是要去挑戰和破除「每個人都『應該要』徹底健康」的預設。「合理調整制度」目前在國內外都已經有累積一些障礙者勝訴的案例,但是絕大多數仍是由身障者所提出,精障者提出且成功勝訴的案例則少之又少。所以,我們需要讓每個人對於人的「脆弱性」和精神困擾的深刻痛苦有更多的理解,而這點有賴我們大家一起努力。
 

---

〈瘋靡雙週報〉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,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,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。鎖定瘋靡雙週報,給你第一手的資訊~

---

〈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〉

服務對象: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13:30–20:30

電話專線:02-2230-883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照顧者關懷專欄 的頭像
    照顧者關懷專欄

  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02-22308830

    照顧者關懷專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